网络公益,因透明而更可持续
家住苏州市相城区的张群是个网络公益“达人”,经常会参与一些互联网公益项目。“动动指尖,随手捐助”的方式既让公益项目“接地气”,也让捐赠的场景更趋丰富。然而,关注的项目多了,也让张群有了一些担忧:我所捐助的项目进行得怎么样?款项用在了哪些地方?一些项目迟迟不见反馈,他的热情和参与度有所下降。
最近,许久没有参与互联网公益的张群发现,腾讯公益平台新上线了“冷静器”的功能:捐赠前,会自动弹出一个“透明度提示”的消息框,点击确认知情后,才能继续捐赠。比如,在张群参与的“我有一片胡杨林”环保公益项目中,就能看到:善款接收和项目执行单位均为中国绿化基金会,项目已执行两年半,项目地种植了1.6万棵胡杨树苗,3个月内进展共反馈4次,2017年至今共进行过1次财务披露……立项时间、执行效果、项目进展、财务披露更加透明,让他看到了互联网公益事业的进步。
互联网公益发展迅速,参与门槛降低、捐赠方式多元,给公益事业打开了“另一扇窗”。根据民政部的统计,自2016年9月1日《慈善法》施行以来,已有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进行捐赠。但如何提升互联网公益的公信力和透明度,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。
“冷静器”的推出,是互联网公益透明化的一次新尝试,意在鼓励用户捐款前多想一秒,查看项目具体情况、理性捐助。
在一些人看来,“冷静器”是一个“拦着你不让捐款”的功能。因为在互联网行业,交互链条每多一个步骤,往往会不可避免地流失用户,加大公益项目的筹款难度。张群却表示很喜欢这个功能,“过去参与一些公益项目时,如果能冷静下来多想一秒,做公益就会更有‘获得感’。”
“冷静器”上线,使公益不仅出于感动和冲动,更源于理性,更易让公益成为公众的主动性习惯和生活方式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表示,“理性公益”正是对“指尖公益”的传承与进化。
事实上,“冷静器”上线后,公众的公益参与热情更高了。在今年9月7日—9日举行的腾讯“99公益日”期间,共有超过2800万人次捐出善款8.3亿元,捐款人次较去年增加了一倍。
“由情感渲染走向理性持续,是公益行业的一个必经过程。对所有公益道路上的同行者而言,不应简单地为数字欢呼,而应专注于公益的理性循环。”陈一丹认为,未来公益行业将会实现由关注“公益规模”到关注“公益可持续性”的理性循环。腾讯公益平台将通过持续优化来帮助公益伙伴丰富透明披露维度、个性化展示机构信息,让爱心用户因为了解而支持,打造更具社会价值的互联网公益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11月16日 17 版)
相关阅读
- 2025-06-26《圣贝拉的一封家书》——致走窄门的同路人
- 2025-04-22环保新征途,“可持续,玛上GO”项目携手青年共助软塑新生
- 2025-04-21中国三星乡村振兴未来学校启动仪式顺利举行
- 2025-01-13三年耕耘,赋能近800名乡村创业者——启明创投•乡村振兴创
- 2024-11-26赋能高校青年,共筑乡村儿童健康成长路:2024公益未来·露露乐蒙
- 2024-11-1110年惠及89所高校,公益未来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十周年总结会在
- 2024-11-07百美村庄·河南磨盘山村开村仪式
- 2024-08-30第三期三星(中国)半导体职业赋能公益培训项目结业典礼顺利举行
- 2024-08-16健康滋养,童心绽放:菲仕兰捐赠奶粉助力云南困境儿童营养改善
- 2024-05-29“新思想 进乡村”乡村振兴培训班在河南滑县举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