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企业

增持潮催生“估值底”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

2018-05-27 18:02:35 来源:证券市场红周刊

  红周刊》特约作者厦门陶丹

  被市场冷落一段时间的银行板块,近期再度出现增持现象。先是5月11日招商银行公告,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田惠宇等10名高管人员于5月8日~10日期间,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,耗资超过2500万元,并自愿锁定三年;紧接着5月18日,江苏银行公告,第一大股东于5月17日~18日增持股份,增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0.27%;5月20日,上海银行公告,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港集团5月8日~18日通过公开市场增持1957万股,增持金额约为3.04亿元,增持后持股比例由6.48%提升至6.73%。在近期股价表现相对低迷的走势中,银行股迎来公司管理层及大股东的增持,其背后蕴含的讯息不容忽视:又一个“估值底”正在出现。

  从近期公布增持的三家公司情况来看,略有不同。招商银行是管理层以真金白银买入,虽然金额相对招行庞大的市值而言可谓微乎其微,但对个人来说却是投入不小,锁定期长达三年更是超过相关规定的时限,彰显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。而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则是因为触发了股价稳定机制,在IPO后三年内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倍PB,则需要启动增持。

  而就在半年前,上海银行还一度因为上市满周年,小非解禁造成股价恐慌性杀跌,两天内最大跌幅接近20%;但和之前次新银行股连续下跌不同,上海银行很快止跌企稳,股价在低位整固形成新的平衡。当时的恐慌杀跌形成的“黄金坑”,正和近期大股东增持的价位相去不远(见附图)。二级市场自发的交易和大股东出手的增持,二者对照,再度印证“估值底”的概率极大。

  除了公司管理层、大股东增持之外,这三家银行股还有一个共同点:都是MSCI指数的成分股。在234只成分股当中,银行股就占了20席,市值占比超过30%,成为权重最大的板块。和这三家银行股类似,银行板块整体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和全球洼地,超过一半的银行股现价低于一季报披露的净资产,而根据申万宏源证券最新研报预测,当前银行板块对应2018年末的净资产,平均市净率仅为0.93倍。而相比一些破净股的低分红,银行股普遍用大比例分红回报投资者,股息率超过3.5%以上的银行股不在少数,“存银行不如买银行”不是传说而是事实。

  另一方面,在A股目前IPO采用市值配售的政策下,持有银行股不仅可以坐收股息分红,更可以通过打新获取无风险收益。一旦打新中签,投资者的收益可以进一步增厚,相当于享有“二次分红”的机会。

  在低估值、调整充分的基础上被纳入MSCI指数,银行股势必成为外资必配的底仓。在外资进场前抢先增持,也反映出大股东或公司管理层对当前股价的认可。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,现价参与一些股息率高、估值较低、大股东积极增持的大型银行股,长线持有作为打新配售的底仓,不失为长期投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。对于一些兑现获利筹码需要避险的投资者来说,目前参与调整充分的银行股,股价向下波动的风险也比较小。

  增持潮带动“估值底”的出现,让银行的配置价值凸显,不管是长线还是中短线的投资者,都可以积极来关注这方面的机会。

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意见反馈 合作伙伴

东方企业网所刊载内容仅供之知识传播,产权为香港东方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东方企业网 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》编号:京ICP备17060845号

Oriental Enterprise 东方企业网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

本站常年法律服务:北京市智舟律师事务所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至邮箱:dfqyw@dfqyw.com.cn